查看原文
其他

内行看门道:盖娅自然教育真懂教育

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
2024-08-30

前言


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,如果学习内容能够和学习者已有的经验连接,让学习者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,那么 TA 就有可能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。这里“主动”是关键!如果学习者囿于自己原有经验,反而有可能陷入“知见障”而止步不前,惟有智者才能始终保持空杯心态,不断伸出触手,与更大的世界相连。


在盖娅的自然体验师培训中,有很多伙伴带着自己原有的经验而来,却总能在培训中发现新的触点。就像今天这位——候鸟。候鸟是自然之友月捐人,是退休教师,有十几年观鸟经验,有童年浸润自然的经历……当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“老”自然之友,在总结中写下“盖娅自然教育真懂教育”时,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:这是“商业互吹”还是“内行看门道”呢?

——橙子



蒲公英 拍摄


万木复苏的春天,我参加了盖娅的第 72 期自然体验师培训。除了一天的室内理论课,五个周末全天浸泡在户外环境里学习,是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之人生新体验。全勤跟完了跨度一个月的课程,收获良多,且捡拾一些重点回顾兼叙感悟。


PART.01课程体现了“自然教育”的本真


01课程目标明确

既有大目标——“探讨自然教育基本理念,提升思考力;加深自身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,提升行动力;学习自然教育的方法技能;成为自然之友·盖娅自然学校教育网络一员”,也有对应每一课主题的小目标。

02课程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

包括大大小小几十个/种“沉浸自然、关乎自然、友善自然”的活动、游戏、学习及任务,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充实又愉快。

03课程框架清晰

无论是课程整体,还是每一次课程,乃至包括每次课程的重点活动,都是按照认知逻辑逐渐递进,分成导入-展开-总结三个环节;三个环节组成一轮,上一轮的总结环节可成为下一轮的导入环节;各环节的衔接毫不生硬,而是丝滑流畅,就这样一轮轮循环,螺旋式展开,不断深入,直到课程结束。


课程框架中亦包含课后任务,除了每次课后的任务,还有这期课程结束后的“共学小组”,以督促、鼓励学员身体力行课程学习内容。


04

课程教学以体验式学习法为主,结合讲师传授式讲课

六天的课程中,虽然也有传授式讲课,但更多的时候,讲师们只是先行的“自然之友”,引领、陪伴着学员们“以大自然为师”,循环着“体验-认识-思考-行动”的体验式学习法。


候鸟 拍摄

PART.02“体验式学习法”重塑了我与自然的关系


01发现自己与自然的隔膜

我出生于1960年代末,那个时代没有“自然体验”、“自然教育”等当今流行的词汇,然而童年直至青年,学校教育与课余生活实际都与大自然相联。比如学校教育中的劳动课,须挑肥徒步到山里种花生之类作物;体育课,老师会带去爬山;另外春游、秋游也算必修课,师生们会背着锅碗食材,徒步到郊区、河畔野炊。课余生活中,也与家人和小伙伴们度过了不少与自然相处的时光。比如采摘应季的野菜蔬果、采草药、采桑叶养蚕;河里洗衣物,顺便看晚霞;帮助社区清理水井;看露天电影,顺便看星星等等。


成年后,自己也保持着观察花草树木生长、云朵霞光变化的兴趣。2011年春天开始观鸟,领略到更加奇妙的大自然世界,因此自认为与自然有着深厚联结,报名时期待的是“在盖娅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与同好们的交流中,扩展自己的自然知识及自然教育方法”。


没有预料到,在学习过程中,发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并不如所想的那般亲近。比如看见杨树花会起鸡皮疙瘩、不能像伙伴那样手握蚯蚓粪、也趴不下去观察小花草、躺草地上就莫名地浑身痒痒等等。这些感受让我意识到,之前自己定义的“热爱自然”多数时候只是跳脱自然外的旁观,并未把自己当成自然的一份子,融入其中。

02消除隔膜的活动

春日里,五个周末全天在户外环境里的学习(参考语言教学法,我称其为“沉浸式学习”),让我与自然”肌肤相亲“(字面意义的),从而得以换了视角看待自然。


课程中“自然寻宝、我的树、自由观察--用“脸”摸起来质感不一样的树干”、西红柿种植等活动,让我触摸到平日除了眼见却不动用其他感官去觉知的自然物。


如冬小麦总结所言,自然物的特点没有(好坏的)标准答案,个人描述的感受不同,取决于主观与自然的联结。


而蚊滋滋言语加形体所介绍的环保旱厕、粪便在果蔬生长食用过程中的循环、提供给小动物栖息与繁殖的杂乱角落,则从生物、农业科学层面扩展了我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视野。


对我来说,因无知而对自然物产生的偏见和体感不适,这次课程得以解除许多。虽然自然世界那么大,需要更多地打开自己,更细致地观察、理解自然,加大向走在前面的自然学习者取经的力度,但是这种观念的转变很有意义,是自己身体力行地爱自然的新篇章。


柳兰 拍摄

PART.03“群体学习”的方式激活了我与他人的联结


01学员相互熟悉的方式

课程开始第一天,每个学员在小木牌上写下自然名,上课时佩戴。每次课程从自我介绍环节开始,介绍的方式每次并不重样。


随着课程的进度、大家熟悉的程度,又切换成除了介绍自己,还能说出他人自然名的环节。比如第一人说完自己名字,邻座的接着,但ta除了说自己名字,还得说第一位的名字;第三位接着,ta除了说自己名字,还得说第一和第二位的名字,如此接龙,最后一人得说出所有人名。在谷峪缘营地总结那天,冬青拿了根“魔棒”发口令,被魔棒点中者要能说出其左侧或右侧的1-2人。这时候大家都能脱口而出各位的自然名了。心理学研究,记住他人的姓名是善于人际沟通者重要特长。


“盖娅自然教育”真懂教育!


蒲公英 拍摄

02群体学习活动拉近了学员关系

这次课程学习多以小组讨论/执行任务、整个群体一起活动进行;须独自完成的任务,比如自然物写生、写话描述自然场景和个人感思等,也会采用总结环节群体分享,包括线上平台分享。小组讨论或练习时,发言人有时间限制,要求听者只聆听,不插话、不作答,一旦完成,组员则可以“令人发指地夸赞”!这种做法使得每一位学员机会均等,同时有益思考专注力和组织语言的效率。


群体活动各有特点、各有其用。比如“蒙眼毛毛虫”促进学员间的信任;“生命之网”让我们认识到地球万物互相牵扯的关系;餐前感恩后一起进餐+分享食物,让人觉得生活和自然的真实联结;伴着歌曲Sansa Kroma节奏传递纸条,失误引发了经久不息的欢乐气氛;想到2人到4人到10人拍手1-2-3-4-5-4-3-2-1,当时的默契、热烈和温暖似乎还在掌心........


有了这样“同频共振”的体验,人与人的关系不仅是生物层的密切,“有朋自心灵来”的喜悦也在自然生发。


候鸟 拍摄

PART.04课后任务激励自我成长


“课后笔记”+“一周自然观察记录”,这两项任务是课程要求独自完成的课后任务。


课后笔记是整理上课记录的内容,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;而“一周自然观察记录”不仅要求主动性,还要有持续性,对我这种“有心但时无力”的人其实是颇有挑战的。经自我鼓励,兼微信群橙子发送的“鹅打卡”提醒,自己认真地完成了所有课后任务。


撰写这些笔记时对课程的复盘、总结、思考,跟朋友聊“自然体验师”课程的情况,回看蚊滋滋在“一席”的演讲,阅读了盖娅和其他公号的一些相关文章,还另外报名参加了博物学者摄影师莫非老师的摄影课,以上都让我不断咀嚼“自然体验、自然教育”的目标、内容和价值。


“每一步都算数”,我能感觉到,这一切在默默地催化着我自然观、教育观的变化,或许不久的将来可以开花。


候鸟 拍摄


PART.04结语


这次参加“72期自然体验师培训班”让我收获的不仅是有关自然和自然教育的知识与理念,在我心中,这样的课程属于一种生命教育,它促成了我与自然、与他人、与自我的联结;更重要的是,它促成了观念的变化,观念的变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,而助力成长正是教育的目标啊


最后,借用冬小麦的一句话结束:“我不过是长得老相一点,其实,我还是个孩子。”我同意,我也一直是个孩子,自然母亲的孩子,永远爱妈妈!


候鸟 拍摄



本文作者:候鸟

排版编辑:大岛樱

审核:橙子


来自72期初级自然体验师们的分享:

光影:一次自然体验师培训,神奇疗愈了我对“不好”事物的抗拒

莲雾泥:自然中二次成长,与万物相联相生

双木:这是我看得最仔细的春天,它也种到了我心里

......


2024年过半,秋学期培训计划已发布!关注培训的伙伴们,请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哟~
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盖娅自然教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